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4/8 11:05:05 浏览次数:841
21世纪人类食品的发展要依靠“引导消费”。欧洲现在市场豆奶的价格是牛奶的两倍,盒子上写着绝无胆固醇;美国每年生产150万吨大豆蛋白,添加在食品中,有效地提高了美国人的健康素质。所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这句话,因为它明确地指出了豆类食品在平衡膳食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肉类。中医称:大豆(黄豆)性味甘平,不凉不燥,具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宽中下气,健脾利水消积,通便定痛等功效,是治疗虚劳内伤,消渴水肿,温热伤寒等疾病的佳药。中医“食药同源”的理念,在大豆上体现得最为集中。食物的健康功能是客现存在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近年将大豆列为“已确立功能的功能性食品”,可见大豆的保健养生功能不仅有历史依据,也得到西方学术界的公认。这一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华民族“寓医于食”传统营养学理论的科学性。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准许宣传大豆的健康效用时指出:大豆异黄酮作为植物雌激素,其化学结构与己烯雌酚相似,能促进女性性器官发育和骨骼中钙的沉积;促进男性体内蛋白合成,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它刺激乳房、子宫内膜细胞受体的强度,仅为自然产生或人工合成的动物雌激素的千分之一,所以只会作用于特定组织,是非常安全的。也就是说——大豆异黄酮不像动物雌激素那样,会诱发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
中医第一个食疗方就是当归羊肉汤。我到欧洲去,知道英文的涮羊肉叫蒙古火锅,成吉思汗打仗的时候带过去的。羊肉大热,现在知道羊肉里含有大量的左旋肉碱,可以增加体内长链脂肪的燃烧。
中国人民在四千年前就掌握了酿酒术,酒既可作饮料和调料,又可活血、养气、暖胃、祛寒。自古有“医源于酒”之说,繁体字“医”字写作“医”,下半部的“酉”在古汉语中即代表酒,古书《食货志》称:“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一杯酒是营养品,两杯酒是药品,三杯酒是毒品。”欧洲的希波克拉底说:一杯酒是健康,两杯酒是快乐,三杯酒就是放纵。
李时珍称:“酒能够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等。”适量饮酒能舒畅心志,解忧忘愁,振奋精神,可帮助人保持心理健康。所以,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但同时李时珍也指出:“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唐代名医孙思邈也告诫嗜酒者:“久饮酒者烂肠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喝酒的不是嘴是肝,酒精性肝硬化是非常可怕的疾病。
《淮南子》一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表明了茶叶的解毒功能。大医学家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618至907年)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足见茶之药功卓著。不难看出,绿茶的养生保健功能已被认识,此后陆羽著《茶经》,茶叶成为中华民族广泛饮用的食品。而中国人把茶列为每个家庭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过量饮用咖啡,易引发胰腺癌。2004年4月2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国际暨第三届全国胰腺癌诊治研讨会”,2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出席。会议指出,近25年来胰腺癌发病率男性增加了3倍、女性增加2.19倍,胰腺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第八位。专家们认为,“多喝咖啡和吃霉变的食物已经成为引发胰腺癌的主要诱因”。
女子不可百日无糖(红糖),中医营养学认为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2000年全国的营养学术会议上,我们报告了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研究结果——红糖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成分,有些微量无素还具有强烈刺激机体造血的功能。
姜能疆御百邪。按中医理论,姜是助阳之品,因此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谓。“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
松花粉系产自乡土树种马尾松的纯净花粉,《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松黄,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公元659年,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唐代的《新修本草》记载:“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我们选择家猪为实验动物模型,以德国市售的食品添加剂——麦麸作对照,观察松花粉(添加量3.5%)的营养生理作用。松花粉组猪的粪便中甘油三酯含量最高,每日从粪便中排出的甘油三酯量是麦麸组的3.5倍、对照组的3倍;粪便中胆固醇的浓度也是松花粉组最高,松花粉组每日从粪便中排出的胆固醇总量是麦麸组的1.5倍、对照组的1.7倍;粪中各种脂肪酸排泄量都显示出松花粉有很强的排脂作用。动物实验的结果充分说明古代文献记载的科学性。
《齐民要术》所论42种果品中,枣居首位,与桃、李、杏、栗并称为五果。民谚称:“一日吃数枣,终生不显老。”红枣性温味甘,补益脾胃,壮胃气,健脾肾,调和药性,养血宁神,可改善怕冷、苍白、手脚冰冷症,并可减少烦躁与抑郁。樱桃“甘为舌上露,暖作腹中香”,“闻道令人好颜色,神农本草应自知”;西瓜则有“天生白虎汤”之誉,民间常说“夏天常吃瓜,中药不用抓”。山楂可调节胃液、增强食欲,其降脂之功更是众人皆知。
欧洲人也有称誉常吃苹果养生保健的谚语:“One apple a day,keeps doctor away!”(每天一个苹果不用看医生)。《本草纲目》中,有栗子能“治肾虚、腰脚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胃肠”的记载。老年人肾亏、腰脚无力或小便频数者,早晚各细嚼慢咽生栗1至2枚,常食有效。宋代诗人苏子有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本文标题:赵霖——吃的学问(九)
本文链接:http://www.msyys.com.cn/news_1544.htm
发布时间:2009/4/8 1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