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4/8 13:24:25 浏览次数:803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2001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了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来自全世界的3000余名营养学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通过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达成了一致的学术观点:“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食疗”的保健效果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痛苦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健康与疾病这一对矛盾、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体把握。在欧洲“营养医学”、“营养药理学”新学科纷纷出现,反映了中国传统“食疗”思想被西方广泛接受的生动事实。
国际营养学界近年对膳食指南的认识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从过去以营养素为基础转向以食物为基础。因为营养素的发现依赖于人类的认识水平,而现在发现,在食物中存在着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所谓非必需营养素,这些物质如低聚糖、香菇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叶绿素、番茄红素、谷维素、茶多酚和二十八烷醇等,同样也在发挥重要的健康作用。它们可以预防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延缓机体衰老、提高免疫力,在膳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大多存在于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
饮食结构“西化”“文明病”登陆中国
中国营养与健康的现状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和富裕文明病并存”。中国儿童营养不良人数达2400万,佝偻病与缺乏性贫血仍是农村主要的营养缺乏病,而营养不良是造成感染流行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膳食结构“西化”的倾向日益明显。“洋快餐”无孔不入,营养过剩诱发一系列“文明病”;肥胖已成为威胁少年儿童健康的严重问题!
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宣布,2002年8月至12月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2.6%,全国约2000万患者,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从1996年原来的4.6%上升到6.4%。1979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仅占总人口的0.67%,1998年全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至3.21%。2001年北京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到6%,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即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体。
膳食、营养因素可有效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用膳食方法纠正高血压,即DASH(DietaryApproachestoStopHy-pertension)计划。提倡通过多消费蔬菜、水果,低热量的食物来预防高血压。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的专家报告中,提出了膳食和生活方式因素与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癌症发病危险性相关关系的证据。这个资料尤其提到你要控制肥胖,就不能吃大块的食物。越是大块,像烤鸡腿,就非常容易引起肥胖。
本文标题:赵霖---吃什么和怎么吃(六)
本文链接:http://www.msyys.com.cn/news_1558.htm
发布时间:2009/4/8 1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