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4/8 13:45:04 浏览次数:906
传统营养学的哲学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有非常深厚的哲学内涵。第一,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第二,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第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食疗观。第四,审因施食,辨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也有精辟的论述。例如“饮食清淡,素食为主”;“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无绿”等中华民族传统养生保健的膳食原则。
中华民族膳食与就餐的“十大平衡”
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有如下精辟论述: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
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
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
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
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
主副食比例适当,保持酸碱平衡
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从整体来看,是在素食为主的基础之上,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所谓平衡膳食,就是要求日常饮食长期、经常地,尽量注意做到多样化,食品广而杂。要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和平衡。中国的方块字是智慧的符号,自古以来,论及人体健康状态时,常用精、气、神充足加以描述。精、气是生命的支柱,气的繁体字“ ”字里有米,神的另一半是庄稼,这两个字中都包含有“米”,中华民族素有“世间万物米称珍”之祖训。中餐有“主、副食”之分:主食包括稻、黍(高粱)、麦(麦类)、菽(豆类)、粟(谷子)和玉米、莜麦、荞麦、黍子、薏米等杂粮以及薯类。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我国的先贤从生活实践中已经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主食的巨大健康作用。《随意居饮食谱》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病人产妇,粥养最宜。李时珍称:米油是穷人的人参汤,婴儿“食米油,百日则肥白”。中医认为糙米味甘、性温,健脾养胃、补中益气,调和五脏、镇静神经、促进消化吸收。主食精与粗的平衡是现代营养学用于指导人们科学安排膳食的最简便易行的办法。
提倡适量肉食
孔子在《论语乡党》篇指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提倡适量肉食。指日常饮食即使肉类丰富时,亦不可食肉超过食谷。
人有32颗牙齿,其中臼齿20颗,用于磨碎谷物、豆类和种子类食物;切齿8颗,用于切咬果蔬;惟独4颗犬齿为撕咬肉类所用。臼齿:切齿:犬齿=5∶2∶1。依此推算,人类正常食物结构中植物性与动物性食物比值应为7∶1,正是这个神秘的比例,凸显了人类合理的膳食结构。说明了植物性食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这无疑是数百万年人类自然进化的结果。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美国居高不下,国内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和农区蒙古族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以肉食为主的牧区,男性成年居民前列腺肥大的发病率远高于农区。显示膳食结构与前列腺疾患的发病率有关。
本文标题:赵霖---吃什么和怎么吃(十四)
本文链接:http://www.msyys.com.cn/news_1563.htm
发布时间:2009/4/8 13: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