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11/20 17:09:25 浏览次数:937
孔润常
(作者系中国餐饮文化大师、中国高级美食营养师)
前不久,具有150年历史的老字号天津“狗不理”公开竞价拍卖整体资产。之后,津门百年老字号“风筝魏”也准备通过产权市场公开拍卖45%的股权……
近日,国家有关部门的一份统计数据也进一步揭示出我国传统“老字号”的困难处境。
曾经辉煌的老字号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消亡。建国初期,国内约有10000多家老字号,经正式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有1600余家,是1993年原商业部组织评定的。但目前老字号企业中勉强维持现状的约占70%,长期亏损、面临破产的约占20%;有品牌有规模且经济效益好的仅占10%。拥有“老字号”最多的北京市的调查显示,登记在册的200多家京城“老字号”中,生意兴隆、效益好的约占20%;效益一般、经营平稳的占30%;经营困难,效益差的占40%;难以为继、濒临破产的占10%。
一个“老字号”就是一部历史,一种文化。具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的“中华老字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商业的精英,承载着国人浓厚的民族情结,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它负载了古老文明的种种变迁,饱经了社会变革的风雨沧桑,在百年多来的历史钩沉中曾经风华万态、独领一方。可今天老字号们却“奄奄一息”,部分老字号不经意间也灰飞烟灭,让人扼腕叹息、痛心疾首。是什么因素使中华“老字号”显出老态龙钟、英雄暮年之像? 如何使“老字号”扬长避短、重振雄风,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中华老字号日渐势弱,缘自三次冲击:第一次是1956年公私合营,不少老字号被“统掉了”;第二次是在“文革”中,老字号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老字号在西方先进经营理念和多种业态的冲击下,遭到了第三次也是最致命的一次打击。
前两次显然是历史上客观原因造成的,而第三次则是老字号自身原因造成的。顽固守旧,企业组织形式老化;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品牌没有进行国际化扩张;产品创新意识差,产品单一,并且缺乏品牌的提升意识;不注重法律保护等等,这些促使了老字号的衰退。(待续)
本文标题:中华老字号路在何方?(一)
本文链接:http://www.msyys.com.cn/news_2237.htm
发布时间:2009/11/20 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