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论坛 >> 专家论坛

马悦凌——千万别忽略食物的形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2/10 11:12:35   浏览次数:918

    西医的营养学里有一种方法叫“要素饮食”,就是将各种营养食物打成粉状,它们在进入消化道后,即使在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能直接消化吸收。这个要素饮食中提到,只要将食物打成粉状,就能直接消化、吸收。看来消化、吸收的关键是食物的形状,液体的、糊状的食物分子结构小,就可以直接通过消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给孩子吃一些有营养的糊状的、软烂的、切碎的食物,能很快帮助孩子恢复健康。这种方法同样适合成人和老人。只要是大病初愈、久病体弱的人,或者老年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减轻肠胃的负担,帮助消化吸收,帮助血液的生成,帮助身体的康复。

    在消化液中大家想到的首先是胃酸,它具有的酸性能将食物腐化,再通过胃、肠收缩运动后将食物磨碎,变成细小的物质就能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而当人体患重病或体质非常虚弱时,消化吸收的作用就明显减弱,这时吃进去的食物就很难磨碎。再加上各个器官都功能下降,该分泌的消化液如胃酸、肠液、胆汁等也明显减少,减弱了对食物的腐化、腐烂程度,更不利于食物的变烂、变小、变细了。

    “胃为后天之本”,也就是说只有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变成血液,才能使血液充足,源源不断的供给身体的各个器官,使它们工作运转正常,人就健康少生病。而当肠胃功能下降,将食物变成血液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血液生成减少,人体的各个脏器因为能源供应的减少而不得不使它们应该做的工作放慢、减产,就造成了各脏器的功能减弱,该完成的任务也会打折扣。这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生病。而当胃、肠功能彻底瘫痪,不能再生成血液时,也就是发生了断水、断电的情况时,各个脏器也只能停工了,停工的结果就是人面临死亡。

    而如果肠胃的功能已明显减弱或接近瘫痪时,我们往胃、肠输送液体的、糊状的细小颗粒,不就能直接消化、吸收了吗?不就能使这些营养物质直接进入血液,及时补充血液,反过来营养肠胃,让肠胃的功能恢复,不就能帮助虚弱的胃肠起死回生了吗?而保住了胃肠这个最关键的后天之本,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就能保住,想想孩子喂养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孩子生下来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很少,而孩子肠胃的肌肉又非常的薄弱,是没有力量去将食物磨碎的,所以孩子出生时只能喝母乳、牛奶。这些液体的食物不需要任何帮助就直接进入了血液,孩子长到3~4个月以后,胃肠逐渐发育,胃肠蠕动的力量增强了,分泌的消化酶也逐渐增多了,就可以吃一些烧烂的、剁碎的各种肉末、菜末及稀饭、软饭了。而到了孩子一岁时,就可以适当地吃一些烧的烂烂的固体食物了。而吃固体食物的前提必须是孩子先天充足,很少生病,长得强壮,身体各项发育指标正常,血色素在正常范围之内。

    家长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发育特点,提早喂固体食物,孩子吃下去之后,并不代表孩子就能消化和吸收。所以很多孩子的喂养问题都出在10个月以后慢慢添加固体食物的时候。以前不生病的孩子容易生病了,以前长的胖胖的、气色很好的孩子变得消瘦、气色也暗淡了,就是说明你的孩子胃、肠很虚弱,还没发育到能消化固体食物的程度。这时候你还必须回到吃糊状食物和将食物处理的很碎的过程中去。对那些先天不足,常生病,长的不好的孩子,建议家长最好在孩子两岁之前都不要让他吃固体的食物,因为孩子在两岁之前牙齿还没有长全,是没有能力将固体的食物嚼碎、嚼烂的。所以家长不要怕麻烦,还是应将食物都磨碎,以帮助孩子消化吸收。等孩子两岁之后,中午一顿可以让他吃烧的烂一些的固体形状的菜和肉,两岁半以后可以跟大人吃一样的食物。家长同时还要做到每两、三个月带孩子去医院验一次血,看看血色素的情况。最好是12克左右,不能低于11克。血色素的高低能反应孩子营养吸收的状况,看看你喂养的食物是否营养全面、均衡。

    这种喂养方法虽然麻烦一些,但确实对那些先天不足、经常生病的孩子在增强体质上有明显的效果。那些大一些的孩子,生病后胃口不好,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我也建议家长给孩子吃一些有营养的糊状的、软烂的、切碎的食物,能很快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这种方法同样适合成人和老人。只要是大病初愈、久病体弱的人,或者老年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减轻肠胃的负担,帮助消化吸收,帮助血液的生成,帮助身体的康复。

本文标题:马悦凌——千万别忽略食物的形状
本文链接:http://www.msyys.com.cn/news_2404.htm
发布时间:2010/2/10 11:12:35

上一条:高档餐饮 文化为魂
下一条:给爱吃素的朋友提的建议
copyright ©2010 - 2019 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助力饮食营养与食品安全人才培养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323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