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4/11 15:44:33 浏览次数:1557
孔润常
(作者系中国餐饮文化大师,中国高级美食营养师)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是烹饪王国,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中国餐饮业遍布全球,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曾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的饮食文化为我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不仅我们引以自豪,也令各国友人羡慕不已。
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要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因此,传统中餐虽独具魅力但在营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食盐过量
在传统中国菜里,最讲究的味道是咸味。中国人盐的摄入量偏高,也是传统饮食中较突出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应不超过6克,其中包括食物本身含的盐、炒菜时放入的盐,以及咸菜、酱油、味精等含有的盐。据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人每天的食盐平均摄入量为13.5克,北京地区居民人均日摄入食盐量为12~15克,东北地区更高达18~20克,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克以下的标准相比,显然太高。食盐超标带来的危害是慢性的、长期的。很多研究已证实,过多摄入盐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天以1万人的数值增加,与“南甜、北咸”的饮食习惯相对应的高血压患病率,由南至北呈明显上升趋势。北京市高血压患病率是广州市的4.4倍。高血压以及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中风等疾病是由于食盐的摄入量不断增加而引起的。2002年完成的调查发现,全国35—74岁人口中有1/4以上的人口患高血压病。因此,减少食盐的摄入是控制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方法。
油大伤身
中餐之所以味美,油的贡献功不可没,它可以很好地改善食物质量,增加口感。油脂同时也是美味和营养的矛盾体。在中国传统饮食中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烹饪方法,尤其在餐馆中更为严重。厨师做菜时要先将原料过一遍油,之后再放油炒,菜肴在出锅前还要浇上一层明油。这样,无形中使菜肴的油脂含量大大增加。油炸和炒的过程中,由于油的温度高,尤其是淀粉类食物,就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例如土豆油炸后就会有害人体健康。还有,清蒸鱼本来是一道很清淡的菜,但餐馆做的清蒸鱼都要放不少大油,目的只是为了提味,这种做法无疑是为了味道而牺牲健康。每份油炸食物都会吸收30%左右的油,因此为避免过多摄入,应尽量少吃油炸食品。
强调火候,为美味牺牲营养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在新鲜蔬菜中含量很高,但它们“怕热”,加热时间越长,损失量越大。中餐过分强调火候,有些菜肴烹制时间很长,使食物中的水溶性营养素受到破坏。
另外,广东人喜欢煲汤喝,而煲汤特别强调火候。许多人认为煲汤时间越长,味道越好、越营养。实际上,对于很多食物原料来说,这种烹调方法是不科学的。
同济大学医学院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进行了科学研究,他们选择了3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煲菜,即蹄膀煲、草鸡煲、老鸭煲,通过检测发现:
蹄膀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降低;
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30分钟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90分钟、脂肪加热45分钟可达最大值;
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值;
这3种煲汤中的营养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所以无需长时间煲汤。
因此专家认为:长时间加热会破坏煲类菜肴中的维生素,加热60—90分钟,就可获得比较理想的营养峰值。
肉类单一
目前,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猪肉在肉类食物中的比例太高:吃猪肉最少的地区,猪肉也占到肉类消费的45%以上;有的地区甚至百分之百的居民只吃猪肉。相对其他肉类,猪肉所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较高,长期只吃猪肉,容易引发肥胖,而且,还会带来与肥胖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胆囊炎等。
营养学上把烹饪以前呈现红颜色的肉,例如: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称为红肉。把鸟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 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称为白肉。
红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较高,而白肉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红肉和白肉对人类慢性病的影响也不一样,最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吃红肉的人群患结肠癌、乳腺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险性增高,而吃白肉可以降低患这些病的危险性,延长寿命。
民间“宁吃天上飞禽四两,不吃地上走兽半斤”的说法是符合现代营养新观念的。为了健康,建议您多吃白肉,少吃红肉。要调整动物性食物结构,品种尽量多样化,达到均衡营养。
膳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与健康日渐重视,科学饮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基本需求。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的食品。
本文标题:孔润常——传统中餐的营养缺陷
本文链接:http://www.msyys.com.cn/news_3007.htm
发布时间:2011/4/11 15: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