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论坛 >> 专家论坛

赵霖——吃的学问(一)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4/8 10:45:10   浏览次数:644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饮食结构的“西化”,造成了“文明病”泛滥,所以目前我国的整个营养状况是: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和富裕文明病并存。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的营养对我们这个民族就特别重要。
 
    1.饮食文化还是“药片文化” 

    咱们中国人讲究食疗,而西方人习惯于吃药片。我们中国的第一部农耕专著《齐民要术》收集谷类、豆类植物十多类,约200余种;蔬菜20多类、100多个品种;鱼、肉、蛋约百余种。我到欧洲去感到很难受,蔬菜都非常贵,一根黄瓜、一棵小的白菜就要一个欧元、合人民币10块,我回到北京拿着10块钱可以买一小车的菜回来。中国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140种菜可以选择吃。所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也保证了膳食的平衡。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人坚信“药补不如食补”。评价食物的标准共有六个字——色、香、味、形、器、效。同时要关注“食疗”效果。西方是药片文化,因为西餐动物性食物过多,蔬菜品种单调,造成蔬菜摄入量严重不足,欧美人均蔬菜摄入量200克/日,而中国人是500-600克/日。为补充膳食营养不足,西方从各种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药片,形成了现代所谓西方药片文化。美国人由于蔬菜吃得少,前些年许多新生儿发生脊柱裂,就是由于孕妇叶酸摄入不够。叶酸主要的来源是菠菜这些绿叶类食物。美国后来就把叶酸提取出来制成药片,要求孕妇普遍补充。中国人因为有非常平衡的饮食,这样的先天畸形非常罕见。再比如维生素C与β胡萝卜素,它们从合成那天开始就不断地被氧化,到药片过期就出现有毒的物质,而我们从食物中获得的维生素C是非常稳定的。有一位营养学家做过如下比喻——即“药片是人造的,天然的食物是神造的”。

  西方立足于药片文化,把好好的菜都变成药片,因为卖菜是挣不着多少钱的,只有提取了才能挣钱。你在电视上永远不会见到蔬菜和水果的广告,因为广告费是要加在产品价格里出现的。一位美国保健和营养学界的权威人士说,在大多数人看来,实验室里做出来的大大小小药片才是治疗我们身上大病小恙的灵丹妙药,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在开发与此大相径庭的药物资源——即动物和植物,它们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上百万年,这就是我们随餐而入的食物。因为食物不会像化学合成药物那样有单纯的效果,因此不用担心有副作用,它可以维持机体平衡,促进健康。

本文标题:赵霖——吃的学问(一)
本文链接:http://www.msyys.com.cn/news_1536.htm
发布时间:2009/4/8 10:45:10

上一条:毛德倩——在面粉中添增白剂(二)
下一条:赵霖——吃的学问(二)
copyright ©2010 - 2019 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助力饮食营养与食品安全人才培养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323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