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11/13 11:48:30 浏览次数:1026
孔润常
(作者系中国餐饮文化大师,中国高级美食营养师)
袁枚(公元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人,清代诗人。清乾隆四年中进士,入翰林,曾任江宁等地知县,40岁后辞官归隐,筑园于南京小仓山下,名曰“随园”, 过着论文赋诗、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主张诗应该抒写性情,因此,多数作品抒发闲情逸致。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和《子不语》等。
《随园食单》是一部系统论述清代烹饪技术和涵盖南北菜品的菜谱,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 、水族无鳞单 、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接着,用大量的篇幅系统介绍了从14世纪到18世纪中叶流行于南北的342道菜点、茶酒的用料和制作,其中除著者常居的江南地方风味菜肴外,也有山东、安徽、广东等地方风味食品。特别是有关饮食卫生、饮食方式以及菜品搭配等观点,就在今天来看,依然见解独到,读来获益非浅。
《随园食单》出子才子之手,其文风和观点自然与一般食谱大相径庭,因此这本书除经常被文人著作所提及外,还成为当时“大师傅”们传抄的烹饪秘笈和操作指南。透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清代饮食达到怎样的水准和辉煌,了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有滋有味、有讲究地生活着。以及其中所蕴含着作者的生活情趣、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态度。这种生活哲思,正是菜谱之处的精髓所在。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做‘须知单’”。袁枚对于饮食是怀着诗书画的心情创作的,他并不忙着开食单,而先列出些事前须知,关乎选料、配搭、火候、器具、时节等20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这本《随园食单》的开篇。好比焚香净手而后鼓琴,献上的是一份虔诚谨严之心。而“须知单”后又针对当时烹饪中普遍存在的弊病专列了14戒单”,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此这般将心思匀净了、理清了,袁枚才开始开食单,荤素、小菜、点心,精简之笔从容道来,风趣而有文采。
《随园食单》所列的“须知单”分别论述了原料的选用、如何掌握火候、色味、如何选用器皿等问题,力求提示饮食的规律,紧接着又以“戒单”归纳了包含烹饪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点明烹饪时“戒回锅热”、“戒走油”等操作性问题,还论述了“戒荀且”、“戒落套”、“戒暴殄”等针对厨师的态度问题,更强调了文明饮食的要求,例如“戒耳餐”反对“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戒目食”反对“贪之多”;“戒纵酒”反对“唯酒是务”,针对食客而发,讲得精辟独到,非常切合实际。
《随园食单》书中反映了袁枚并不恪守孟子宣扬的“君子远疱厨”以及视厨事为“贱役”的封建说教,颂扬求“饮食之正”的科学精神,书中某些观点和主张,与现今烹饪学科体系中的某些科学原理相吻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如:“先天须知”中的“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讲了选料的重要;“配搭须知”:“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与我们现在的切配要求是一样的;再如,“上菜须知”讲的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古今一样的要求。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袁枚在谈论饮食之余,时时要借题发挥,引申出去,给人饮食之外的启迪,例如:“本分须知”意在批评“汉人请满人用满菜,满人请汉人用汉菜,仅致依样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矣。”之后又发挥:“秀才下扬,专任自己文字,务极其功,自有偶合,若逢一宗师而摩仿之,逢一主考而摩仿之,则掇皮无异,终身不中矣”,在二百多年以前有这样的美食思想和审美追求,实属不易。此外,书中还反映出袁枚“惜物”,不暴殄,不浮躁的美食原则,也只有惜物之人才能品出食物的真味,“惜物”才能善待原料,才会用心烹制,这正是厨师和美食家首要的素养。
《随园食单》的语言富于灵性,十分活泼,文笔秀丽,而不失诙谐幽默,与一般菜谱呆板的语言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巧用比喻,加强了形象性,如“作料须知”里,“厨师之作料,如妇人之衣,虽有天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以为容”,以衣服首饰比喻作料的重要,很有新意。又如,《外加油》讽刺了俗厨师上菜时喜加一勺油,以为肥腻,称为“故知前生是恶鬼投来”,读后哑然失笑,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科普性强。
《随园食单》所列菜式,非亲力亲为不能曲尽其妙,绝不是文人的纸上谈兵,他实事求是,无论从谁家得到的秘传,都一一注明“某某家制法最精”、“某某家某菜极佳”。如此孜孜以求,结合自己的美食实践,通过广搜博采日积月累,最终汇集成书。
万物都有自然属性,也自有其规律。为此,袁枚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总结,剖析了食物之间的差异,揭示了食物的内在品质。他告诉人们,海鲜江鲜,羽族水族,有鳞无鳞,杂牲杂素,饭粥茶酒,因为物性不同,因此各有做法,或煎或炒,或煮或烹,或炖或焖,或煲或煨。就是烹饪中的作料,譬如油之荤素、酱之清浓、酒之酸甜、醋之陈新,都要根据其性理不同,各有讲究,绝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随便添加和使用。
袁枚是杭州人,先后在江苏好几个县当过县令,后辞职定居南京。按照经济条件,虽说不算太好,但那个时代,还是可以摆谱的。然而他在《随园食单》中总是提醒人们,千万不可舍本逐末,排场摆阔。对各种庸俗风气充满了鄙视,处处体现了他对天然之美的追求。他在书中讽刺,有的人不懂食性,“用肉丝、鸡丝杂之,吃鸡丝、肉丝,非吃燕窝也”,还有的人为了充阔,“往往以三钱生燕窝盖碗面,如白发数茎……真乞儿卖富,反露穷相”,作为对比,他提到了“冬瓜燕窝”的做法,“以柔配柔,以清入清”,反而得其妙处。
《随园食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烹饪古籍,是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精髓,这部研究中国烹饪理论的著作,是厨师提高技术素质,研究古代菜点及其烹制方法的指导性重要史籍。因此,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它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甚至还受到国外烹饪界的重视,早先有日文译本,后又有英文、法文译本出版,成为世界著名的中国古代烹饪专著。我应该汲取其中有益的思想,古为今用,大力宏扬,来指导我们的饮食的烹饪。
本文标题:孔润常——袁枚与《随园食单》
本文链接:http://www.msyys.com.cn/news_2225.htm
发布时间:2009/11/13 11:48:30